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西安日报丨鹮乡人民的深情 ——洋县助力“一江清水顺利北送”
黄金峡渭门段风景秀丽。
金水镇新建集镇。
汉水滔滔,行至“朱鹮之乡”洋县黄金峡,两岸青山高耸连绵,水流收束顿时波涛滚滚。引汉济渭的龙头水源工程——黄金峡水利枢纽就诞生在这里。
黄金峡地处陕西省汉中市洋县的东南浅山地带,全长近50公里,是汉江上最大的峡谷。这段峡谷因为一项造福三秦百姓的水利工程,将永远流淌在秦人治水的历史长河中。
黄金峡水利枢纽是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库坝址位于汉江干流黄金峡锅滩下游两公里处。拦河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63米,总库容2.21亿立方米。其主要任务是从汉江干流取水,年供水能力10亿立方米。
从2015年到2023年,黄金峡水利枢纽大坝从开工建设到矗立在青山绿水间。山、水、大坝相连,记录着时间叠加在空间上的信息,也是引汉济渭人汉江筑坝的答卷。
攻坚克难
建“民生大坝” 打造百年工程
1952年,家住洋县汉江边的年轻文化教员黄世荣,提出在汉江黄金峡段建设水力发电站的构想。他写信将设计草案递交水利部,得到了时任国家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及副部长张含英的回信肯定。
这是梦想的起点。时光飞逝,黄世荣的设计草案已经变为现实。
黄金峡地处秦岭南坡的暴雨集中区,每年5月到10月都是汛期。自2015年黄金峡水利枢纽开工以来,建设者们每年都要和洪水赛跑。
2019年4月,当年汛期马上就到,又收到上游要泄洪的消息,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黄金峡分公司总经理张鹏利感到了巨大压力,他们务必赶在汛期前将大坝的纵向混凝土围堰浇筑到安全度汛高度。否则,总工期可能就要推后一年。
大家都觉得工程量太大,不可能完成。张鹏利跟工人们奋战在一线,鼓励大家:不到最后,绝不放弃。
工程一线各部门联合办公,全体工人加班加点,机械配件提前到位,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一车车混凝土持续不断浇向围堰。
2019年4月30日,这项“不可能”的任务奇迹般完成了。就在几天后,超标2倍的洪水袭来。他们靠着顽强意志和决心,挺过了洪水。
为了工程能顺利竣工,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将黄金峡水利枢纽工程纳入了“三年会战”项目,实行月调度、周上报进度,对照项目建设工作台账,细化工作目标,倒排工期。公司要求监理人员一律不得离开工地,蹲点工程技术人员紧密配合,深入一线监督各地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黄金峡水利枢纽所在地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此,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环境水土保持管理制度,强化工区内日常检查,避免由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确保周边环境不受破坏。在搞好边坡防护的同时,注重植被恢复,公司还修建七级沉淀池,对挖掘流出的废水沉淀后重复利用,防止水污染发生。
71年过去,黄金峡水利枢纽于7月9日正式下闸蓄水。黄世荣的梦想成真。他的水利情一直激励着黄金峡水利枢纽建设者,打造百年工程、千年工程。
移民安置
新家园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在洋县纸坊街道办草坝村移民新区,只见一排排民房整齐排列,60多户搬迁户单家独院,楼顶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一派幸福新气象。
为保证“一江清水顺利北送”,洋县10个镇43个行政村,约26.7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淹没,其中金水镇整体淹没。对此,洋县县委、县政府成立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移民安置实施管理办法,使移民安置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有规可循。并在前期调查规划设计阶段实行三榜公示,公开投诉举报方式,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相互监督,为移民安置实施打好了基础。充分征询移民安置意愿,落实了移民安置去向,确定安置方式,并征求接安区意见。做好了接安区的生产安置、土地容量分析,并确定了移民生产措施,为后期移民安置实施阶段打好基础。
如今,走进金水镇新建集镇,展现在眼前的是宽阔的道路,崭新的校舍,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移民新居。
洋县金水镇借着黄金峡水利枢纽工程整镇搬迁的历史契机,以乡村振兴为纽带,按照“一村一专班,一片一特色”的思路,引导各村结合村域实际,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同时,充分发挥乡土人才、新型经营主体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着力构建“党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农户”的联动机制,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不断书写“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的新篇章。
金水镇金水村依托独特的地理条件,大力发展猕猴桃、蜜桃、八月果、软籽石榴等水果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时下,正是蜜桃成熟的季节,50亩桃园正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一颗颗桃子挂满枝头。由于充足的光照、良好的土壤环境、适宜的海拔高度,太白山产业园种出来的桃子,不仅品种多,而且口感好。
“我们太白山产业园总面积320亩,其中种植猕猴桃100亩,已初具规模,年产量约10吨;蜜桃、八月果各50亩,软籽石榴120亩。产业园有效带动540户群众参与发展,年户均增收约2000元。”金水镇金水村党支部书记李炉介绍道。“从2018年建园以来,产业园坚持以优良品种为载体,以新农业科技为支撑,围绕‘建园区、兴产业、促增收’总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强力推进产业园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南水北调成败关键在水质,难点在移民,黄金峡水利枢纽共涉及洋县搬迁5342人。为了“一江清水顺利北送”,洋县把工程建设及移民搬迁作为工作的重点强力推进,建立县、镇、村级党员干部“三级联动”机制,移民群众全部境内安置。
洋县在推进库区移民搬迁时,注重做好移民的生活安置,高标准建设安置点,在搬迁选址时,本着靠近城区,邻近工业园区,让移民群众有工作可干、有产业可兴的原则,让移民群众真正实现生产有技能,致富有门路。
黄金峡镇大沟村,一排排整洁的库区移民安置楼整齐有序,一座座整洁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大沟村同样以库区移民为契机,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
在黄金峡镇大沟村肉牛养殖场的牛舍内,记者看到,饲养员正在忙着为一头头毛色光亮、体格健硕的西门塔尔肉牛添草喂水。
据肉牛养殖场负责人介绍:“肉牛养殖场入栏肉牛30头,2023年已全部出栏,总收益32万元。养殖场还就近吸纳劳动力负责牛场管理,带动群众增收7.2万元,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肉牛养殖40余头,群众直接增收15万元。”
大沟村肉牛养殖场是黄金峡镇2020年投资建设的,养殖圈舍面积600平方米、饲料储存室面积100平方米、配套饲料加工设备,现存栏西门塔尔等优良品种肉牛113头。养殖场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采用牛棚租赁、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大沟村肉牛养殖只是黄金峡镇高质量项目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黄金峡镇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把培育特色产业和发展富民产业项目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引擎,各村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盘活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村一品”初具规模,产业发展呈现出“看得见、效益好、可持续”的良好态势。
黄金峡镇坚持党建引领,结合开展“五星创建、双强争优”活动,积极探索“产业链上建支部、聚党员、富群众、树典型”模式,促进全镇特色优势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固链,为推动乡村振兴赋能蓄力。开展“党建引领助力项目建设”行动,号召党员干部冲在一线,主动向上争取项目,积极发挥村级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开展屋场贴心会,用乡音乡情化解矛盾纠纷。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向上向善,弘扬新时代乡村文明新风尚,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群众幸福指数。
生态先行
做活水利工程的“绿色文章”
7月9日上午11时,“引汉济渭”工程主要调水水源——黄金峡水利枢纽正式下闸蓄水。
7月20日上午,记者一行赶到素有“汉江第一峡”之称的黄金峡采访。随行人员介绍说,这里水域辽阔生态资源丰富,环境敏感点众多,为守护好秦岭生态环境,陕西省引汉济渭公司坚持建设与保护相结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黄金峡水利枢纽在工程建设中,一直将“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域生态安全,最大程度降低工程建设对流域内水生态环境的影响”视为重中之重。
“考虑到鱼类洄游产卵的需求,在黄金峡水利枢纽设计之初,我们专门设计了一条全长1908米的‘生态鱼道’,帮助鱼类穿越大坝洄游产卵。”据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黄金峡分公司工程管理部晏安平介绍说,鱼道设有5个出鱼口,内部建有“栅格板”和41个“休息室”。“‘栅格板’能减缓水的流速,让鱼类更省力地洄游,如果游累了,还可以在‘休息室’里歇口气,确保它们能够顺利‘回家’繁衍下一代。”
“这些活蹦乱跳的小鱼儿都在黄金峡鱼类增殖站里经过精心养育,这里不光是鱼类的生殖中心和妇产科,还是鱼宝宝的月子会所。”晏安平说,在距离黄金峡水利枢纽生态鱼道不远处,就是被生态环境部誉为“亚洲最高标准”的黄金峡鱼类增殖放流站,占地面积达67亩。
“鱼类产卵后,孵化至1至2厘米的鱼苗,成鱼后经野外仿生鱼池驯化,放流汉江自然水体,可促进水域内自然鱼类资源的有效恢复。”黄金峡鱼类增殖站现场负责人郭俊楠告诉记者,这也是引汉济渭工程生态环保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汉江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黄金峡鱼类增殖站选择合适的青鱼、草鱼等10多种鱼类进行人工繁育、增殖放流,每年可繁育各类鱼苗65万尾。在选取繁育放流的鱼种时,工作人员还会进行科学配比,不仅搭配好食草鱼、食肉鱼的比例,还会选取专门食用水藻的鱼类,用来净化水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人工增殖放流可促进水域内自然鱼类资源的有效恢复,同时也为秦岭区域、汉江流域栖息的朱鹮、白鹭、白鹤等珍稀鸟类,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有助于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郭俊楠说道:“近两年来,已经相继在库区放流46.5万尾鱼苗,为莽莽秦岭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黄金峡水利枢纽建设阶段,公司高标准建设了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处理站,废水经浓缩沉淀罐处理后,清澈透明,实现循环利用。
“处理废水采用‘平流沉淀+PAC/PAM+浓缩沉淀罐’处理工艺,废水经初级沉淀后、进入浓缩沉淀罐,经混凝、絮凝、沉淀等多道工序的‘锤炼’后,可实现废水到清水的完美转变。”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移民环保部蒙波介绍,处理后的清水全部回用于生产及场地、道路洒水降尘,实现了废水零排放、水循环利用,做活了水利工程的“绿色文章”。
不仅如此,在黄金峡水利枢纽工区和生活营区,公司还分别采用了“平流沉淀池+PAC/PAM+活性炭过滤”涌水处理工艺、MBR膜生物反应技术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将处理后干净清澈的中水同样全部回用于道路喷洒降尘和绿化。他们将水利工程建设融入生态元素,落实在工程建设的每一场所、每一环节。
针对黄金峡水利枢纽边坡生态修复“措施少、效果差、维护难”等特点,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同相关科研单位、院校展开合作,积极开展边坡修复试验试点工作。采取CBS植被生态恢复技术,对黄金峡大坝坝肩进行了生态恢复,郁郁葱葱的植被与大坝相互辉映,成为生态水利工程的典范。
环保及水质高清全景摄像头实现全工区覆盖,24小时实时监控无死角;“朱鹮无人机中队”高空拍照、现场取水分析,突击巡查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天眼”环保监控工程在环境敏感点安装70多组高清全景式摄像头,实现全工区无死角实时远程环保管理;落实环保建设“三同时”制度,持续健全完善管理机制,落实环保责任……这是黄金峡水利枢纽打造绿色工程、生态工程的真实写照。在建设过程中,全面落实各项环保、水保措施,以实际行动践行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建设生态引汉济渭的初心。
7月20日上午,记者在黄金峡采访时看到,横亘在青山绿水间的大坝将昔日奔流不息的河水拦腰截断、形成的“高山平湖”长空一色碧波万顷,微风袭来浮光跃金,荡漾的碧波上朱鹮起舞、沙鸥翔集……黄金峡水利枢纽在收获这如诗如画的美景时,也依托绿色生态环境,实现水利工程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媒体链接:西安日报
官方抖音
官方微信
官方头条
陕西省引汉济渭 Copyright © 2014 Hanjiang - to - Weihe
River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Co.Ltd.,Shaanxi Province. 陕ICP备1400094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62号